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学生 > 新世纪优秀初中生的特征研究

新世纪优秀初中生的特征研究

2011年06月01日 07:29:28 来源:昌黎县周庆恩中学 访问量:266
新世纪优秀初中生的特征研究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潜龙学校  蔡呈腾
本文摘要:
本文从当前对于初中学生的不科学评价机制出发,寻求一种符合当前教育培养人才目标需要的初中学生评价机制与标准,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素养、智能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当前优秀初中学生的特征。
关 键 词:
优秀初中生  特征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982年,我国教育部、团中央曾发布通知,在学校里评选“三好学生”。“三好”是指身体好、思想好、学习好,评选学生的比例占学生总数的5%至10%。曾经,“三好学生”这个响亮的称呼,曾对几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三好学生”的评选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质疑,“三好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下滑。
自从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从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的第二个高潮。相对于第一个高潮――“素质教育”――的改革来说,现在的教育改革更加注重人人主体性,更加把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到教育的“终极目标”。
以这样的教育目标去衡量与评判现在的一些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我们发现许多评价机制已经与培养人才的目标发生了冲突,甚至是阻碍教育目标达成的最大的阻力。“三好学生”的评选就是如此(由于本研究论文主要内容不是议论造成“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是如何阻碍教育的目标达成的,所以这里对于这方面不再赘述)。
日前,许多教育专家、教育实践家及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提出了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制度。其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的倡议极具有代表性。顾明远说,经过20多年的评选工作,这种评选制度暴露了很多弊端。首先评选“三好学生”和教育方针是相违背的,教育方针是要每个学生都变为三好学生,而不是少数人;同时,少数人评上“三好学生”使大多数人的心理受到了伤害;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三好”学生标准却变成了“一好”即学习成绩好;一些学生评上了“三好”,就有择校的权利,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因此,他倡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三好学生”评选制度需要废除。[1]
据悉,许多地方已经废除或淡化或削弱“三好学生”的评选及“政治待遇”。上海从2004年开始淡化“三好学生”的称呼,一般称为优秀队员和优秀团员;武汉市25中也取消了“三好学生”制度,取而代之的是“阳光少年”评价制度:不论学习成绩好坏,不论是否全面发展,只要学生觉得自己身上有优点,就可以申报参评“阳光少年”;还有许多地方原本对于评上省市“三好学生”可以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加分的政策也取消了。一些新的学生评价制度已逐渐在各地发展起来了,并且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人性化,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
随着“三好学生”的逐渐被淡化或被废除,对于学生新的评价机制也应该孕育而生。“优秀学生”的评选也必将代替“三好学生”的评选。
所以,“优秀学生”的界定及特征研究也是当前必需而且紧迫的一项工作。
由于笔者的工作特点,所接触的都是初中学生,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初中优秀学生的特征。
二、优秀学生特征评价的思考:
给优秀学生下一比较严格的定义是很难的事,我们纵观当今教育理论界,几乎没有对优秀学生的严格的定义,而且对于以“优秀学生”为对象的学术研究也较少。
但是,由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优秀学生”(包括原来的三好学生的评选)的评选工作一直没有中断过。总结那些共同特征,发现对于“优秀学生”(包括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必须有如下几点:
一必须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二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良,平均成绩×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分(“×”代表一定具体的分数,比如有些学校规定平均成绩必须是85分以上,尊师重道成绩不低于75分等);
三是自觉遵守法纪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敢于同不良现象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四是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修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五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
认真分析这些“条件”,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对于具体的分数的规定之外,其它各条件都是从《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照抄的。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除了分数以外的其他所有条件都是“软性”的,都属于泛泛之约束的范畴,根本没有评价的依据与标准,而只有考试的分数是量化的、具体的。也难怪,在评选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就把优秀学生(包括三好学生等)的评选等同于考试成绩优异者的选拔了。
立足于人的发展性及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可教育性”,以人性的眼光去看待与评价优秀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初中生,毕竟,初中学生还正处于人生的发展期,正处于非常容易可塑的年龄。笔者认为必须从几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一是辩证地处理优秀的相对性。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集体。以这个集中的某一项平均水平去衡量集体中的成员是否优秀,这是我们所需要的。
可能,每我们评选为优秀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班级的学生或社会上的同龄人并不显得怎么优秀,但是在同一个班集体中,他们确实比较突出,那也是优秀了。
二是发展地看待优秀的过程性。
分析传统的优秀学生评选条件,我们发现条件中要求优秀的学生是“绝对的优秀”,也就是说,评选优秀学生的条件是只看学生的教育结果(而且那种的条件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教育结果),而完全抛开了整个教育过程。
对于一名今天比昨天有进行的学生来说,他今天的表现是优秀的、进步的,是值得教师与学校去肯定与保护的,而这种肯定与保护是我们把这位在我们传统的眼光中还不怎么优秀的学生教育成真正的“优秀者”的前提条件。
我们相信,从人的发展过程来看,不可能存在一名原来就很优秀的学生,只不过他们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前,他们的教育起点不同罢了(当然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有关),所以我们相信每一位学生能够成为优秀学生,每一位学生能够进步。
三是欣赏地提倡优秀的偏颇性。
我们一直在“批判”传统的优秀学生的评比,因为那种评比仅仅把优秀学生等同于考试成绩优异者(不是学习成绩优异者),这是非常狭隘的,当然也是违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
当然,我们评选的优秀学生也不可能是一名全能的“完人”,这样的人不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就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找不出几位来。
所以,学生的优秀与否,我们的指标还是相对性的,是一方面或几方面上的,而不是全面的。可能这样学生在学习上是优秀学生,而另一位学生在文体上是优秀学生。从这方面看,也许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是优秀学生,只要教师愿意去挖掘。
四是科学地促进优秀的人格性。
优秀学生的评选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促进学生进一步科学发展的手段而策略,是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动力,是促进他们人格更加完善的方法。
从评比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树立进取的动机。
三、优秀初中生的特征:
1.毅力坚强
优秀初中学生毫无例外地都把学校当做生活中心,把自己所有活动重心放在学校的生活中去。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对某一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苏轼说:“古之成大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2]
比如在学生过程中,可能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一些学生可能选择逃避的或者侥幸的心理,认为“这个难题不一定能够考试”、“这么多知识,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有什么关系”。而优秀的学生根本没有这些畏难的情绪,他们很乐于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作学习的最大乐趣,把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当作学校生活的最大收获。
其实,我们也发现像这些毅力坚强的初中生,一般他们的家长也十分勤奋,毅力也十分坚强,为孩子树立了好榜样。
2.笑面学习
优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方面,他们问题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己人性上的进步。
而且一般优秀初中生中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抓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新颖、有趣、多变的方法,从而激发自己的想像力和学习动力。
3.不重分数
初中学习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容易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这是传统教育环境造成的结果。如果在一个只讲求分数的班集体和家庭环境中,我们的学生也对分数过分的追求,而往往忽视了真正的教育过程与结果。
优秀的初中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隐性的学习成绩,如自己是否掌握的今天每一项学习内容,还存在什么问题,还能不能提出新的问题等。
所以,每天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不要老问做得怎么样,而应多问问做了什么。这也有助于学生淡化分数。
4.充满热情
热情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体现。我们知道,兴趣称得上最好的启蒙老师,因而应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兴趣浓厚的活动总是洋溢着热情云面对的。
5.父母协助
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优秀学生的父母都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并热心参加家长会议、球赛、文娱演出等课余活动,经常和子女一起讨论学校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
6.突出特长
在智能方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基于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对智力领域和符号系统的相关研究、对某种智能迁移性的研究、对某种智能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对多种智能学说的研究、对不同智能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损伤系统的研究、对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研究等理论依据于1983年在他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智能。[2]加德纳认为,上述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所以在个体身上体现了智能的差异性,造成了一些学习优秀,而另外一些相对“后进”一些。
而在非常智力非常因素方面,初中生的情感与意志、自我意识与性格、品德发展状况、社会化发展情况、心理方面等无不存在着差异和发展程度的不同,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样化,也必然存在着优秀学生。
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教育成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完人”,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某一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他们有机会去发展和突出自己的特长,受到众人的关注,他们的整体形象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被提高了。
7.自信上进
优秀的初中生总是充满着自信与上进的力量,他们在面对任何一件事时,总是表现也信心十足的样子,即使他们的实际能力并不是与他们的自信成正比的。
而正是这些自信的力量,使他们把一个个原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把力争上游的力量显示出来。他们问题在学习上能够“抬起头来”,“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正因为如此,他们有了自信的力量,就有了上进的勇气。
8.核心地位
优秀初中生的很强的学习热情与同学交往的热情,良好的社交能力与群众关系,使他们成为了一个集体的核心。
一般的优秀初中生具有同忧同乐、相互关心、兴趣相投、能谈得来、思想性格好、成优秀有特长等个人品质和行为方式,在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9.道德感强
初中优秀学生在全体初中生努力争取的目标,他们也将成为信服的对象,这主要归功于初中优秀学生本身的道德素质。他们把同集体的同学做为一个真正的个体来对待,他们知道要想得到中国人的尊重与敬佩,道德必须尊重与敬佩自己所不能的其他人。
同时,他们道德责任感强。所谓道德感就是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4]他们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思想、意图等时,如果符合自己所掌握的道德标准,便产生了满意、愉快等肯定性的情绪,否则便产生不满意、厌恶等否定性的情感。
一般在实践过程中,道德情感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良心、荣誉感和幸福感。
10.动机纯正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激发、维持、调节学习活动,并引导学习朝向学生理想的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优秀学生追求学习上的成功与回避失败是学生渴望得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动机是稳定的、动机强度很大的。
优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社会性动机,具有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的特征。
11.善耐挫折
不同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表现,优秀的初中生可能把挫折当为一次经验教育,一次人生锻炼与学习的好机会,他们能够从挫折中吸取失败教训,为自己以为的成功打下基础,而另一些人可能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从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永无抬头之日”了。
具有耐挫折能力的学生优秀初中学生,把在现实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当作一种挫折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收获。他们普遍具有这样的心理:胜败乃兵家常事,常胜将军是没有的,任何人在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事成功和如意, 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对任何事物,我们都必须作好两种准备,即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为最后的成功垫铺台阶。俗话说“黑夜过去是黎明”,有太阳总有晨曦显露的时候,把失败和挫折看成是成功和胜利的前奏曲,就能在跌倒之后爬起来满怀信心地继续前进。当我们战胜挫折,克服困难,最后获得成功时,就会领略到最大的喜悦。
12.激情理想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与设计。[5]
优秀初中学生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明确的理想,他们都相信“开始行为以前,应该定定方向。比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达到目的地的那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李大钊语)。
一方面,理想是优秀初中学生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另一方面,理想也能使优秀初中学生们为了理想奋斗时促进、调节自己的奋斗历程,使他们更加优秀。
13.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一种元认知能力,是学生在认知自己的情绪体验时而采取的加强或消除一些影响个体情绪的手段。
对初中学生而言,虽然心理状态受着各种各样生活环境的制约,但是,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消极因素,促进与维持心理健康。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我的心理调节。而优秀初中学生的普遍特征是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14.科学归因
理想地看,优秀初中学生会相信,如果他们作出合理的努力,他们就有能力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只要我努力就能成功。”)。然而,一些学生,尤其是低成就的学生,则属于一种失败综合症/习得的无助型(failure yndrome/learned helplessness pattern)(“这件事我不会做,我太笨了。”)这类学生易于低估他们成功的机会(“我是侥幸的。”),因而把他们的失败归因于无能,而不归因于努力不够或者采用了一种无效的学习策略。[6]优秀初中学生不具有这种情况。
面对一件事,不管是成功不是失败,优秀初中生能够客观地分析引起这件事成功或是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呢还是自己主观上的因素呢?优秀初中学生总是把一件事的成功更与否归因于主观上的因素、和稳定的必然因素多一些,这样就造成这样一个事实:在成功时感到满意和自豪,失败时感到内疚和羞愧,使下一次的行为上有更加努力的动力。
总之,优秀初中学生的特征研究是为初中生人才评价机制服务的,是为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评选优秀的学生服务的。通过优秀初中生特征的研究,以求能为将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评价机制上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真正为新世纪人才的培养服务。
编辑:齐继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昌黎县周庆恩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昌黎县荒佃庄乡周庆恩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